王雪梅    女    汉族 1996年

职称:主任医师

职务:核医学科主任

单位: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

个人感言
推荐理由
先进事迹

 王雪梅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及内蒙古自治区分子与功能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内蒙古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内蒙古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影像技术学会及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影像技术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杂志编委和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常务编委。

    2005年王雪梅以优异成绩(优秀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而且她所学的核医学专业属于稀缺专业,她本可以选择留在北京、上海及广州等发达地区的大医院。但她选择了创业。首次创业在福建省立医院,她建立了福建省立医院PET中心。2006年底得知家乡(内蒙古)已引进了自治区第一台PET/CT,因为没有懂该专业的人才,机器闲置一年,这台五六千万的设备几乎成为废品。而自治区需要这台设备诊断的疑难疾病的患者每年至少3000多人需要转诊到北京、上海等地。王雪梅教授为了内蒙的核医学事业的发展,为了内蒙古的疑难疾病患者的诊断,毅然放弃了福建省省立医院优厚的待遇,选择第二次创业,回到内蒙古建立并发展核医学。

    2006年10月回到内蒙古才发现更大的困难等着她,一切从零开始,不单单是科室场地设计及装修、房屋改造,主要是除她之外,给她配合的10多个科室人员及自治区的医务人员对核医学的认知也几乎为零。经过半年的场地改造、装机和对科室人员培训,2007 年4月自治区第一台PET/CT投入临床使用。王雪梅教授为了让全区医护人员和公众了解核医学,她肩背电脑、投影仪进入全区各医院相关业务科室(如肿瘤、心血管、放疗、胸科、神经内外科、内分泌等)进行业务讲座,她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宣传核医学业务的机会,通过举办全院国家级继教以及新闻媒体、报刊、广告、甚至她给患者及家属一对一讲解等方式普及核医学知识,她在内蒙古电视台播出题目为“PET/CT 临床医生的好助手”访谈节目,影响非常广泛深远;同时她也不放过临床科室的会诊机会来宣传核医学相关业务,相关学科的会议她总是不请自到;为了让患者对甲亢的诊断和治疗更好的了解,她制作了131I 治疗甲亢宣传册,每年总是联合内分泌科将甲状腺核医学宣传周活动办的有声有色,切实推动了我区甲状腺疾病核医学治疗及民众的知识普及率;为了方便我区蒙古族及蒙古国患者更好了解PET/CT 和SPECT,她特请专业人士将宣传册翻译成蒙文和新蒙文。润物细无声,通过她坚持不懈的理念渗透,逐步增加核医学检查及治疗在临床各相关学科所占比重和份额,极大的提高了我区疑难疾病和少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12年来她总是每天早上7点到科室,带领年轻医生和学生们英文读片和专业知识小讲座。为了让外地患者和病情紧急的患者当天拿到诊断报告,她常常改报告到晚上八,九点。为了使年轻医生更快成长,制定了严格质量控制制度和每个环节的标准化文件,定期循环培训年轻医师;她自己出电话费让医生们进行病情跟踪随访;分批送他们到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中山及华山医院、芬兰国家PET中心、美国路易维尔大学及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国内外核医学突出的医院学习;她非常重视开展新的诊疗项目,已开展50余项核医学诊断和治疗项目,均填补了内蒙古核医学空白,2项填补全国空白。10年来核医学的检查和治疗已惠及10多万自治区患者。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2017年获自治区领先学科。在复旦大学全国专科排名榜上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已连续2次华北地区排名第五,这也是内蒙古各专科唯一进入专科排名前5名的学科。

    她在重视临床诊疗的同时,也非常重要培养团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10年来她带领团队建立了自治区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分子与影像功能研究工程中心及核医学专业四类实验室。她的团队成为自治区草原英才心脏受体分子影像创新人才团队及内蒙古科技创新团队。2015年她带领团队应用分子影像学对肿瘤微环境进行研究,提出并证明了反“Warburg”理论,补充了诺贝尔奖获得者Warburg理论的不足,文章发表在本专业最高学术水平美国核医学杂志(JNM)上并2016 年SNMMMI上评选为 Alavi-Mandell 杰出论文奖;她利用 5 年时间完成碳-11标记的N-甲基多巴胺的合成和临床研究,该项研究填补了我国心脏受体研究的空白,获国家专利2项,申请国家自然基金2项,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评价冠心病及受损心肌干细胞移植后心肌修复能力”的研究是影像学动态评估移植细胞的有效手段,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是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动态的肺灌注显像对肺动脉高压的定量分析”该研究被认为无创性评估先心病、风心病等引起肺动脉高压疾病的最佳手段,获自治区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016年推广到青海省,成为原病肺动脉高压的评估手段;18F-FDG联合18F-FLT的 PET/CT显像对肺结节鉴别诊断” 的研究,极大提高了肺癌的诊断准确性‘获自治区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及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PET/CT对顽固性癫痫病灶定位价值的研究,解决了难治性癫痫的定位难问题,为该类患者手术及伽马刀治疗提供依据,获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及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10年来该团队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0项(她自己3项),2016年被聘为捷克共和国国家自然基金评委。她主持科技部项目1项,自治区重大专项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及科技计划重点及重大科研项目6项,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全国核医学多学科或多中心研究4项。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0余篇,SCI收录30篇,参编专著及教材 15部,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教材2部。获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自治区医学会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自治区医学会三等奖5项,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及内蒙古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各一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培养研究生和各类核医学人才100余名。目前她的研究团队在核医学全国领先并与国际接轨。

    在做强科室团队的同时,她的脚步踏遍自治区12个盟市20多家医院,帮助筹建基层核医学科,从图纸设计到人员培养,一直到科室运行,她操碎了心,记得在建呼市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时,院长要求我签承诺书,“保证正常运行,保证不亏本,保证人员培养,保证……”,    她签下承诺书的那一刻,她委屈的掉下了眼泪;有时为了说服医院领导,有的医院她甚至跑10几趟;10年来的风雨兼程,春华秋实,她为自治区新建了15个核医学科并为各盟市培养核医学人才100余名。

她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责任、耐心、智慧和心血全部奉献给自己钟爱的事业。为表彰她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以及追求卓越的医者品格,2008 年回民区政府颁发“巾帼标兵岗”的奖匾,2009 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荣誉称号,2010 年她被评为内蒙古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11 年当选自治区第九届党代会代表,2012年当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3 年5 月荣获中国核医学医师奖、6 月荣获感动内医人物奖。2014年荣获自治区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2017年荣获内医 “教师楷模”,2018年荣获内蒙古五一劳动奖章及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