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杰    男    汉族 1962.09

职称:教授

职务:院长

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个人感言
推荐理由
先进事迹
曹杰同志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胃肠外科专家。作为医生,他是一个忘我工作、技术过硬,病人拥戴、翘手称赞的外科专家;作为院长,他是一位深受职工钦佩、充满济世情怀的人。接触过曹杰的人,无不为他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高尚医德和一颗关爱之心所感动。
认真笃定 从不轻言放弃
二十多年来,他全身心地战斗在医疗第一线,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始终将为病人服务放在第一位,亲自带领普外科团队查房看病人,积极参加危重病人、疑难杂症病人的诊治,凡疑难手术,他都亲自上台;凡危重病人抢救,他必亲临现场。
一次,一位93岁的老人身患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肚子胀得像面鼓一样,病情危重,在辗转多家医院被判“死刑”后来到了市一医院,家属已经放弃了治疗希望,甚至已经在准备丧事。曹杰在仔细评估病人的病情后,仍然不肯放弃,为了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拉回,他组织专家会诊、设计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此外他和科室的同事们翻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进行仔细研究,综合分析,对诸如术前准备、术中处理、术后并发症、出血、抗感染、心肺功能等等每个方面都进行论证和分析。最后,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曹杰亲自上手术台为病人施行高风险、高难度的手术,硬是把老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术后病人恢复得很好,家属啧啧称奇。
2014年,来自四川广安的22岁女工阿青,在广州南沙一个在建楼盘工地的3米高台上工作时,不幸一脚踩空,摔到地面,一条1米多长的钢筋从阿青的臀部插入,左腹部穿出,情况危急。手术室里,阿青身上插上了气管插管、监测仪管、尿管、胃管等7条管子。消防队用液压剪刀把小青臀部外的钢筋剪掉,又把左腹部外的钢筋剪剩10厘米,阿青才终于可以平躺在手术床上。随意拔出钢筋容易造成二次伤害,要救治这位生命危急的外伤病人,医生不仅要有过人的技术,还需要有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曹杰主持专家进行了多学科会诊,针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一一做好应对预案,妇产科、泌尿外科等多名专家在手术室随时准备增援。
曹杰亲自主刀手术,先在腹部钢筋出口的旁边5厘米处,开了个15厘米的口子进行探查,发现钢筋在体内除了伤到阿青的脊椎外,和大血管、大小肠、肾脏、子宫、输尿管等重要器官都只是“擦肩而过”,“奇迹”!幸运之神眷顾了这位年轻的妈妈,但拔钢筋仍极具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曹杰凭着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胆大心细、沉着冷静,准确地拔出了钢筋,整场手术耗时一个半小时,可谓“惊心动魄”,没有出现大出血情况,术后阿青只用了13天就康复,基本可以行动自如,没有留下后遗症,这位年轻的妈妈得救了!出院当天,曹杰亲自到病房去看望她还送了一束花,阿青说,这是她最高兴的一天,比结婚还高兴。
在科研技术上,曹杰也是如此认真,从不轻言放弃。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十种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直肠癌病人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无法控制排便排气、出现泌尿功能甚至性功能障碍等,令很多患者感到自卑和痛苦。针对这种情况,不仅要救病人的命,还要让病人在术后活得有尊严,他翻阅大量国内外医学文献,潜心钻研,赴美国、瑞士、新加坡等地进行学术交流,为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而不断探索。苦心人,天不负,2005年9月,曹杰在华南地区率先开展弧形切割缝合器治疗低位直肠癌取得成功,使许多低位直肠癌患者获得“保肛”的机会,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提升了患者的生活信心。
仁心仁术 他把病人当亲人
 “无论身处何处,我首先是一名外科医生!”是曹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不仅医术高超,而且时时不忘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去关心病痛折磨中的病人,在他的心目中,病人没有贫富之别和贵贱之分。他总是设身处地尽自己所能为病人着想,让病人感受到温暖。
2002年,曹杰前往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医院进行援助,也是当时广州医疗机构唯一的援疆干部。在脏、苦、累、险的岗位上,他把病人当亲人,打心眼里替病人着想。援疆期间,一次一名13岁的维族男童腹部外伤休克,曹杰以高超的医术、过人胆略成功将男孩抢救过来,术后还坚持留在病房,在床边亲自照看、悉心呵护,小孩让他想起了自己年幼的儿子,在他奔赴新疆时,儿子患有先天性腺样体肥大,一感冒着凉就立刻呼吸困难,曹杰对这位受伤的维族男孩倾注了很多“父爱”。2003年“非典”肆虐,人心惶惶,他并没有退缩,挺身而出,奋战在一线。有时为了保证手术后患者的生命安全,曹杰曾经连续几天守候在病人床前;有时为了一个普通的急性胃肠炎病人,他会半夜跑回医院看病人的病情进展;他还一次次用自己有限的工资为贫困患者购买药品,为儿科病房购买电视及微波炉,资助贫困患儿读书。很多患者在出院时都曾感慨,“治病救人不说,还替病人着想,这就是医德仁心”。
2006年春节,一对苦难的尿毒症兄弟面临“生死抉择”,两兄弟中只有一人有机会接受肾移植手术。一直在临床摸爬滚打的曹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时任副院长的他亲自带领医疗队,组织跨省大救援行动,在元宵佳节冒着严寒,星夜来回奔驰近千里,到湖南省衡东县把已放弃生存希望的曹桂平弟弟,接回医院救治并成功接受肾移植手术,让年轻的生命绝处逢生。
一个贫困家庭的6岁小孩刚做完大手术,急需白蛋白补充营养,曹杰就悄悄地自己掏钱帮小孩子买了白蛋白;对于一些孤寡老人、聋哑失明、下岗失业的贫困肾移植患者,他尽自己能力到医院里为患者减免部分治疗费用……诸如此类,曹杰“悄悄地行动”感染带动了身边很多人。
求实求精 医者胸怀大爱
中国的老百姓看病贵不贵、难不难?医患关系紧张?中国医疗改革的路应该走向何方?在医学专业之外,曹杰也是医院管理者,早在2007年曹杰博士答辩时,已年逾90岁高龄的外科学“开山鼻祖”之一裘老院士就坚信:眼前的这位青年人前途无量、可担重任。
“如果能让一个医院发挥合力,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团队,打造一只‘航空母舰’,能造福更多百姓才是我最大的心愿!”与一般的医生不同,他的胸怀更大、看得更远。
2011年曹杰担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一职,他大胆改革、锐意创新。通过“特色”办院,医院优势重点学科消化内科、老年病科同时获评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实现了市一医院历史上临床重点专科“零”的突破,2014年“广州消化疾病中心”正式落户市一医院。通过“人才”创院,大力支持年轻骨干出国进修学习,人才培养力度空前;不断创新服务举措,请来“第三只眼”评价医院服务,全省率先上线窗口服务评价系统,全省率先推出的无假日、全天候办理出入院结算手续大大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推出节假日专家门诊,一切都是为了让患者“满意”、“省事”;同时大力发展医院志愿服务,到贫困地区送医送药、在医院门诊进行导诊服务,营造医院志愿服务文化氛围。
作为医者,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作为院长,他砥砺前行,锐意创新,作为师者,他诲人不倦,甘当人梯;作为学者,他严谨笃学,创新超越。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医师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对希波拉底誓言进行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