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生物力学描述骨、韧带和肌肉组成的复杂组合体如何将体重从中轴骨转移到下肢带骨。纵观历史,人们已成功进行了基于理论数学的体外、体内和计算机模型生物力学研究。从这些研究中获得的见解提高了我们对骨关节炎、髋部骨折和髋关节发育不良等髋关节机械性病变发展的理解。终末期髋关节退行性变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这种外科手术,他们对减轻疼痛和过上积极生活方式的需求对外科医生和植入物制造商提出了挑战,要求假体具有更高的功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生物力学科学已经并将继续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发挥关键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向读者介绍髋关节生物力学的关键概念及其在THA 中的应用。
骨科第一定律
髋关节生物力学的历史始于1870年,当时德国外科医生 Julius Wolff 开创了骨科定律之母,指出骨骼会适应它所承受的负荷。Wolff 基于股骨近端内部小梁结构和Fairbairn蒸汽起重机压力线之间的相似性,提出了骨骼功能形态的概念 [图1]。此前,William Fairbairn于1850 年设计的创新起重机一直是苏黎世数学家Karl Culmann进行深入力学分析的主题。与此同时,解剖学教授 Georg Hermann von Meyer 正在研究人体骨骼的内部小梁结构。两位研究人员于1966年相遇,他们一起发现、计算出了Fairbairn起重机应力轨迹与股骨近端骨小梁拱形模式之间的相似性。然而, Wolff 不仅承认 Culmann 和 von Meyer 发现的相似性,而且还假设了骨骼在加载负荷时的适应性特征。
图 1:(a) Fairbairn 蒸汽起重机 (b) 股骨近端的内部小梁结构
Wolff 的理论可以直接应用于 THA 的设计。通过股骨近端并将载荷直接传递到假体远端皮质骨的股骨柄会造成应力遮挡 [图2]。这一过程将逐渐导致股骨近端的骨吸收和假体远端受力区的骨皮质增厚。历史上由实心金属制造的股骨柄具有整体刚度高的特征。通过改变形状设计,以及选择具有较低弹性模量的材料(例如钛)可以降低植入物的刚度。为了接近骨的刚度,降低干骺端区域植入物的刚度已被证明可以成功降低干骺端的应力遮挡。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影像学评价Gruen分区法 A.髋臼侧Delee分区 B.股骨侧Gruen分区
此外,在股骨假体近端羟基磷灰石涂层中添加生物陶瓷(磷酸三钙)显示股骨近端骨密度损失适度减少。相比之下,假体远端形状的设计改变,如切口、凹槽等,尚未证明可以避免任何应力遮挡。直观地看,保存近端骨量用以支撑假体是可取的,并且从长远来看是有益的,譬如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或需要翻修手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关于压力性骨吸收导致自发性骨折或不良临床结果的报告。
静态生物力学概念
体重矢量(Fw)垂直于地面,源自重心,被外展力(FA)平衡。体重的大小等于体重减去负重腿的重量。外展肌力沿着臀中肌/最小肌纤维的轨迹拉动。体重杠杆臂(B)是髋关节旋转中心与体重矢量之间的垂直距离。随着重心横向移动,体重增加,外展肌力也需要增加。外展肌杠杆臂(A)是髋关节旋转中心与外展肌力矢量之间的垂直距离。如果外展肌杠杆臂在形态上增加,那么平衡给定负荷所需的外展肌力就会减少
股骨柄
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这些静态计算重新引起了人们对THA中股骨偏心距重建的兴趣。股骨偏心距是从股骨头旋转中心到股骨干长轴的垂直距离。这种3D结构的二维 (2D) 射线照相测量会根据髋关节的旋转而变化,因此需要在下肢内旋15°–20°时拍摄X线片,以暴露股骨颈全长的前后位。偏心距平均值为44mm,并且随股骨大小和颈干角的减小而增加 [图4]。
图4:颈干角对股骨偏心距和髋关节反作用力的影响,颈干角增大导致股骨偏心距减少,髋关节反作用力增加。(a)115°的髋内翻,(b)常规髋关节,颈干角130°,(c)142°的髋外翻。FA:股骨长轴,FO:股骨偏心距,FR:髋关节反作用力
白种人的平均颈干角约为 130°,男性更倾向于内翻。除了颈干角对冠状面的影响外,轴状面上股骨的形态也会影响股骨的偏心距。与白种人股骨前倾角度平均9°相比,股骨颈前倾角增加,导致大转子后移并减少外展肌力臂。[图 5]“功能性”偏心距的减少已被证明会增加髋关节反作用力。
图5:股骨前倾角对“功能性”股骨偏心距的影响。随着股骨前倾角的增加,股骨偏心距减小,导致髋关节反作用力增加。股骨前倾(a)35°,生理前倾(b)10°,后倾(c)10°
较大的股骨偏心距意味着较长的外展肌力臂,将产生较小的髋关节反作用力。已发现较大股骨偏心距可显著降低THA中聚乙烯磨损的理论优势。Sakalkale 等人在17名患者中进行了分期双侧髋关节置换术,植入物相同,除了股骨假体在一个髋关节中是高偏型,而在另一个髋关节中是标准偏距型。在平均随访>5年时,7毫米的偏移差异导致标准偏距THA的磨损率为0.21毫米/年,而高偏型THA为0.10毫米/年。
此外,在THA手术中恢复股骨偏距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控制软组织张力,改善整体功能结果和外展肌力量。另一方面,过度的股骨偏移会导致假体–骨界面微动增加、股骨假体超载,并可能是外展肌复合体和大转子区疼痛的原因。不幸的是,恢复较高的股骨偏距有增加内翻和旋转扭矩的缺点。Cantin 等人在平均2年的随访中比较了280个高偏股骨柄与527个标准Corail®非骨水泥股骨柄的固定和生存率。在两组中,选择高偏股骨柄还是经典股骨柄都是基于恢复自然股骨偏距,因此两组术前和术后股骨偏距变化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在高偏组中, 诊断出5例有症状的无菌性松动,而标准柄组则没有。
髋臼杯
动态生物力学
从1960年底开始,由于传感器、处理器和个人计算机的进步,生物力学研究已经转向动态分析的方向发展。1966年,Rydell率先完成了第一个体内髋关节负荷测量,他为两名患者植入了芯片化髋关节假体,在术后几天和6个月时测量了髋部力学数据。在接下来的几年中,English和 Kilvington以及后来的 Davey 等人对另外3名患者进行了类似的手术。然而,他们的实验都受到芯片电池寿命有限的阻碍,这是射频传输加载数据所必需的。Georg Bergmann在 1988 年通过消除对电池的需求重新发明了智能化髋关节假体。他为植入物配备了一个内部遥测传感器电路,该电路由体外电磁场感应供电。在术后一年多的步态实验室中观察了4名同意在日常生活各种活动中使用这种髋关节假体和机械负荷传输数据的患者。结果显示,患者行走时髋关节平均负荷为238% BW(体重),单腿站立时略低。上楼梯时关节会承受峰值达251% BW的反作用力,下楼时峰值应力可达260% BW。水平面上向内扭转对于股骨柄的固定很重要。假体的峰值扭转力矩在爬楼梯时最高,超出正常水平行走时的23%,在下蹲时则超出正常行走时扭力距的78%。
通过量化日常生活中不同活动时的体内髋关节反作用力和力矩,Bergmann 建立了一个参考库。Orthoload 数据库公开可用,此后一直被认为是通过肌肉骨骼模型验证关节负荷计算估计的黄金标准。肌肉骨骼模型以前一直在使用,但直到 2000年代初,才开发出全面的全身肌肉骨骼建模包,例如AnyBody和OpenSim。同样,计算能力的指数级进步使这些复杂模型的开发成为可能。这些软件包的核心是模拟代表由机械关节连接的骨骼的刚体。肌肉作为执行器提供加速和移动身体所需的关节扭矩。该系统可以使用逆动力学方法求解相关的平衡方程:已知外力和运动的情况下,内力可以计算出来。已开发经过验证的肌肉骨骼髋关节模型,用于评估活动日常生活、运动或职业活动以及手术策略,无需进行昂贵且有创的体内实验。
下一代
结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投稿邮箱:gujinzw@163.com
小提示:87%用户已下载掌上医讯App,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掌上医讯”,版权均归掌上医讯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凡是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作分享,文章观点不作为掌上医讯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532-67773733)